【学术报告】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副校长徐苹作“润物无声 心育花开--中学心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的学术报告
2025年9月18日上午08:30-10:30,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成都市家长学校郫都区分校副校长、西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生行业导师徐苹莅临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504会议室,作“润物无声 心育花开--中学心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李鹤主持,西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2025级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徐苹副校长围绕“理念重构”“实践创新”“挑战突破”三大主题,系统分享了近年来在中学心理育人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果。首先,在“理念重构”层面,徐苹副校长提出要从“问题修补”转向“生态培育”,从“等问题出现再干预”的被动模式转向“主动培育心理韧性”的前瞻布局。她强调通过“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域覆盖”构建“全人心育”的支持系统。其次,在“实践创新”层面,具体分享了心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深度融合实践。同时,还介绍了“显性+隐性”的双轨课程体系,开发的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校本课程,展现了心育建设的全面化。最后,在“挑战突破”层面,徐苹副校长深入剖析了当前学校心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专业资源有限、家校认知存在差异、学生心理隐私保护等突出问题。对此,她从技术赋能、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教育评价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在研讨环节,徐苹副校长与参会人员就“如何自然融入心育元素”展开讨论。她强调,心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建立信任关系,善用倾听、共情、鼓励等心理技术,让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成为心理支持的契机。
此次报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学在心育工作中的系统布局与扎实实践,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带来深刻启发。
报告会现场(一)
报告会现场(二)